丰富、智慧、神奇的人生

2016-09-04 06:47 阅读(?)评论(0)

丰富、智慧、神奇的人生

                                                       ——读《吴阶平传》

                                          高建平

离开了校长岗位,我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今年暑假期间,我看完了央视一套播放在电视连续剧《海棠依旧》,周总理的形象固然时时感染了我,同时还有一位人物同样引起我的关注,这就是周总理晚年医疗小组的主持医生吴阶平。

吴阶平是我国著名的医学家,是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担任过“中华医学会会长”等几十个医学界职务,晚年还担任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重要领导职务,吴阶平精湛的医术,丰富的经历,其对国家的贡献,无论在医界还是政界,无疑是非常杰出的。

我找来了《吴阶平传》(浙江人民出版社,邓立著),拿到手,厚厚的一本,本想要花上洪荒之力了,可一读还真是放不下手,读完后总觉得这是一部很好的名人传记,也是一部活生生的人生哲学和教育学。

      一、睿智的父亲十分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而儿子天资聪慧,这就使一块良才有了雏形

      吴阶平出生在江苏常州城的一个殷实之家。

吴阶平的父亲叫吴敬仪,是前清秀才,曾做过湖南候补知县,吴敬仪有很精明的经商头脑,是一位正直的实业家,当时在天津招商局和宝成纱厂当经理,家庭条件“相当好”。

吴阶平出生后,父亲为他取名泰然,号阶平,后来一直以号代名,希望自己的孩子走一条平坦的人生。吴阶平4岁那年,吴敬仪由人介绍从常州来到上海宝成纺纱厂,吴阶平跟随父母告别了老宅到了上海,5岁那年,因父创办天津宝成纺纱厂而来到天津。父亲十分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很小的时候。就教他认字,他在家中办了私塾,请当地最博学的先生教几个孩子读四书五经,吴阶平6岁时就能阅读《史记-项羽本纪》、《三国演义》等书,也学习数学、英语,吴敬仪还经常请在纱厂工作的美国人的孩子到家里跟自己的孩子们玩,这使得吴阶平从小就会说一口标准的美式英语。后来,吴阶平没有上小学而直接考入天津汇文中学。

儿时的吴阶平活泼顽皮,讨人喜欢,他从小就好动脑子,还事事留心,肯钻研,玩也经常玩出新花样。当时有一种“翻铜板”的智力游戏,六个铜板三正三反一字排开,只许挪动两枚便要成为一正一反的交叉顺序,吴阶平紧锁眉梢细思量,一坐好长时间,不吃饭不睡觉,难题终于被他解开了,吴阶平常带着弟弟们在院里玩,经常异想天开玩出新招,有一次骑在自行车上玩皮球,弟弟们被吸引过来瞪大眼睛观赏他的精彩表演,谁知只有瞬间成功,吴阶平只得意一会儿就连车带人摔倒在地,伤了右臂,之后那只胳膊一直伸屈仍不甚自如。

吴阶平从小就学着动脑子想问题,啥事都要闹个明明白白。睿智的父亲十分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而儿子天资聪慧,这为后来几十年在学习研究中探索创新、取得成果撒下了良种, 使一块良才有了雏形。

二、在学习上,坚定的志向和正确的方法比什么都重要

       吴敬仪认为在动荡的中国社会,孩子不宜做官,而在乱世中经商也有倾家荡产的危险,在对待孩子们前途问题上,父亲的教导是“你们长大不要到官场去追名逐利,你们没那种后台;也不要经商,还是好好读书,学技术,将来凭本领吃饭”。在他看来,孩子最好的选择便是学医,吴敬仪便极力鼓励孩子去报考当时刚创办不久的协和医学院。

       1933年,16岁的吴阶平考取协和医学院在燕京大学的医学预科班,完成了协和医预班三年的学业;1936年吴阶平正式进入这座 “协和医学院 协和学制八年,毕业后由纽约大学授予博士学位,每年只从全国众多拔尖的考生中精选二、三十人,学习要求极严,到毕业时往往一个班只剩下十多人。

      在协和期间,同学们激烈竞争,不少人通宵达旦的学习,成绩还是上不去,可吴阶平不同,吴阶平发奋读书,可他学、习、玩、吃、睡犹如平时,十分讲究学习与工作效率。医院的顾问蔡如升教授对吴阶平的评价是不死读书,学习能抓住要点,灵活、有效,看起来他不用功,可是考试成绩总是好的,他曾被评为全校仅有的两名优秀生之一,给予的奖励是免交1000银元学杂费。举行毕业典礼的时候,按规定,要由全班成绩最好的学生举着标牌带领全班同学鱼贯入场,吴阶平就获得过这个荣誉。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协和关门了,吴阶平也刚毕业,师生们各奔东西,自谋出路,我国最早的泌尿外科专家谢元莆教授在协和执教时最喜欢吴阶平这个学生,在他的影响和教导下吴阶平选了泌尿外科专业。谢元莆离开协和到了中和医院 (北医大人民医院前身),把吴阶平也带了去。吴阶平当住院大夫、住院总医生,他干得很出色。

谢元甫教授惜才爱才,于1947年推荐吴阶平到美国芝加哥大学进修,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其导师哈金斯非常喜欢这个年轻、勤奋的中国学生,有时看见吴阶平干脆利落地做实验、做手术,由于手术技术不一般,吴阶平在美国落下了一个三只手的荣誉称号。 在进修即将结束时,哈金斯非常希望吴阶平能留下为自己主持临床工作,赫金斯还许下诱人的待遇,并动员吴阶平把家属接去,然而吴阶平不为所动。

三、人生的价值、理想和信念不是空洞的,要体现在责任中,落实在行动上

 医生这种职业是铁饭碗,吴阶平在协和医学院毕业的,那更是金饭碗了,他完成了父亲要求他凭本领吃饭的目标,然而,这时的吴阶平早已不安心于挣钱吃饭了。    

吴阶平在协和时,日本入侵,国土沦丧,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在美国时,正值国内解放战争,中国大地国共内战,炮火连天,这些都无时不震撼着中国的青年,吴阶平心里时时惦记着祖国 ,他经常在想“我们中国哪一天能强盛起来?”,一种新的追求和向往在他心中早已产生。在新中国诞生前夕,他回到了祖国,不到一个月,北京和平解放,吴阶平深感欣慰,也掀开了吴阶平大有作为的人生新篇章。

海外赤子奔向祖国,受到共产党的充分信任,吴阶平感到大有用武之地,他进入北京医学院,在第一附属医院治病、教学、搞研究,三十多岁就当了副教授,又过几年成为教授。他当过外科主任、副院长;1951年他率领北京抗美援朝志愿手术队在烽火连天的战斗中抢救危重伤员,成绩卓著,荣立大功。他勤奋工作,屡有创见,不到四十岁就成为我国第一流的外科专家,对我国泌尿外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56127,吴阶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那个火红的年代,翻身做主人的中国人民热情高涨,作为已经是高级知识分子的吴阶平觉得人生的价值、理想和信念不应是空洞的,要体现在责任中,落实在行动上,他学习、工作更加投入了。

        吴阶平反对死读书,那怎样活读书呢?当了领导和医生,带了学生,在频繁的实践中,他慢慢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和体会,他说“知识并不给人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到实践中去应用,经过不断的思考总结,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他认为首先要解决好“实践、知识和思考相结合”的问题,同时要做到活读书,还要多方面的丰富自己的知识,使自己融会贯通、触类旁通、无师自通,造就一个 “有准备的头脑,要在实践中随时给自己提出问题,督促自己思考,养成思考的习惯,不犯“机会曾来敲门而未予理睬”的毛病,不放过任何提高自己的机会。这成了他提高水平的“法宝”。

     “事事留心皆学问”,他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比如常见的急性阑尾炎,不难诊断,手术也简单,吴阶平却从不马虎,他要仔细分析研究患者阑尾炎的部位是在肠子的左边,右边,上头,下头?虽然阑尾没有破,究竟对腹膜可能产生什么影响?阑尾里头有没有粪石?尽量要求自己考虑得周密具体,然后做出诊断,这种“小手术”一般都会成功,但到了吴阶平这里,病人痛苦小,患者恢复快,还避免了因事先考虑不周而引起其他毛病的隐患。他觉得自己每做一次手术都有不同的新收获,他对待任何病人这样。凡高明的医生都深知疾病的复杂,而感到自己水平“总是不足”,对待诊治工作总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真是越有才华越虚心。

在教学上,吴阶平也是做得严谨有序、准备充分,一丝不苟,他走上讲台,首先把目光投向所有在座的同学,全场立刻静下来,他讲得生动、具体,中心思想突出,思维逻辑严密,语言精炼富有哲理,引人入胜,学生们感到有兴趣,易懂、好记,课后他还与同学们深入交流,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许多问题总是和他的学生平等的交流。

 四、服从召唤,不负使命,生命不息,勤奋不止

     最是慧眼能识人,敬爱的周总理非常信赖和赏识吴阶平,多次派他主持国内外重大特殊的医疗任务。吴阶平先后担任过我国多位高级领导人的保健和治疗工作,他还曾为多位外国元首治过病,最为典型的是,1962年周总理派他率领中国医疗组去印度尼西亚为苏加诺总统治疗肾结石,取得了十分完满的结果,吴阶平为此被授予印尼国家二级勋章。

晚年的周总理国务繁忙,长期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和内心的极度焦虑,使得身体每况愈下,重任在身而又身患癌症,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吴阶平担任总理医疗组的组长,负责总理的治疗工作。  

周恩来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就是对吴阶平讲的,那是197617日:“吴大夫,我这里没事了,需要你的人很多,你去吧,他们需要你-----”,吴阶平说,就在那种时候他想的还是别人,听到那句话,我直掉眼泪。

年华有限,自然规律不可抗拒,而吴阶平更加惜时如金。他把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和中国协和科技大学校长的重担放心地交给了下一代,自己任名誉院长、校长。他不顾老之已至,每天上、下午和晚上三个单元,始终在忙。他始终牢记自己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医生,上自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群众,无论是哪种身份的患者,他都一视同仁地对待。

他主编刊物、写书、带博士研究生,几乎每年都要跨出国门去参加各种活动,他十分重视来自国内外素不相识的病人的求医信,每信必亲笔做答,而且当日事当日毕,绝不过夜。吴阶平提出了好医生的三个标准: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服务的艺术。特别强调服务病人是讲艺术的,和做人一样,虽然有时候好心还不一定有好报,但要做一个好医生,好医德是必备的前提。

在政界,德高望重的吴阶平地位还在不断上升,199212月至200212月,已经七十七岁高龄的吴阶平连续当选为九三学社第九、十届两届中央主席;19933月至至20033月连续担任第八届、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他成为名副其实的“医界常青树,政坛不老松”。和许多科学家不同的是,随着他医学造诣的提高,他与政治也越靠近,医政合一的境界在他那里臻于完美。在中国政治生态如此复杂的环境中能生存的很好,这无疑是一个奇迹。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吴阶平是欧美同学会的会长,同学会成员对会长的评价是:与吴老相识,犹如与山谋面,离的越近,越感亲切;离的越远,越感清晰。

晚年的吴阶平每天5点半就起床,从不恋床,午间小憩,晚上10点必就寝,生活极有规律,以保持生物钟的正常运行。不仅生活工作极有节律,饮食方面也特别注重三餐定量、荤素搭配,从不挑食、过食。

据吴阶平的秘书赵“只北海要身体条件允许,吴老每天必写日记,记录每天工作生活的内容,家里书柜专有一个放日记的格子,按年份摆放得整整齐齐”,“有一次,一位老专家为写回忆文章来电话查证一次重要学术出访的具体日期,吴老凭记忆拿出过去的日记,很快就找到确切的日期,让求证者惊叹震”。

       一代医界宗师、鼻祖、泰斗,吴阶平因病于201132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不同的人看同一本书,会有不同的感想,我一个普通的教育人,读《吴阶平传》,犹如进入了一个思想宝库,着此点墨以记之,与犹未尽-------

       自古中华多奇才

       犹如阶平有几人

 

                                               2016/9/4凌晨

 

  最后修改于 2020-02-23 17:23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